没有迟疑的决定
王永杰,男,汉族,2015年淮南师范学院法学专业毕业,2016年考入什邡市人民检察院。2019年5月,王永杰同志被授予“什邡新青年”荣誉称号。
在喜德县青峦叠翠的大山里,一位青年人正在用着不怎么标准的地方话同当地村民交流,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这样工作场景从什邡市人民检察院援彝干部王永杰来到喜德县米市镇格以得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后,已成为常态。
对家庭的亏欠--毅然决然奔赴扶贫一线
2018年6月的一天,王永杰正如往常一样正在办公室整理一起刑事案件的卷宗材料,接到了组织的通知,根据市委统一安排,我院脱贫攻坚工作要选派一名干警前往凉山州喜德县去援彝扶贫,为期2年,院党组现在征求你的个人意愿?”王永杰沉思了一下,但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我愿意去”。
喜德县属于四川尚未脱贫的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90%是彝族人口,90%是农业人口,90%土地面积是山地。与越西、昭觉、冕宁、西昌接壤。王永杰前往的挂职地点米市镇政府离喜德县城40多公里,海拔2800米。米市镇包括格以得村共有11个村,全部为贫困村,底子薄,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
由于离家远,王永杰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妻子,而妻子却暖心的告诉他“你既然决定区凉山我们就支持你,到了那边为贫困百姓多做点实事,家里不用担心。”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王永杰更加感到不舍,可想想肩上的重担,他毅然决然选择前往扶贫一线。在喜德县物资上的缺乏尚能勉强克服,但最难忍耐的是对家人的思念。在喜德县扶贫工作期间,乖巧的女儿也如天使般降临,由于脱贫工作是排在第一位的,2年来他与女儿待在一起的次数仅10次。由于工作地方在深山,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每每拨通电话,听到手机那头女儿稚嫩的声音,就是王永杰最开心的时刻,所有的疲惫都在瞬间烟消云散。
脚步丈量付出--在困境中展现赤子丹心
初到格以得村,秀美的自然风光背后是物资匮乏、交通不便、通信落后的现状。语言不通、道路难行、对家人的思念都是王永杰需要克服的困难。还记得第一次入户走访,看到村民简陋的居住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王永杰百感交集,那一夜他没有睡,“既来之,则安之,想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做些实事。”的念头愈加强烈。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尽快摸清全村贫困情况,王永杰选择先从“一户一档”资料的完善着手,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跑遍全村。每次入户走访,王永杰都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家庭人口数、土地亩数、家庭年平均收入、住房面积、等信息详细记录。白天收集资料,晚上整理归类,休息的时候往往已是深夜。2年来,迈开双腿成为王永杰主要的出行方式。每天早晨7点多起床,早饭就是馒头、土豆。村上由于道路泥泞、坡度大,海拔落差大,走不了多远就会出现心跳加速、满身大汗、疲惫不堪的情况,而走完一圈贫困户往往一天的时间就没有了,而这只是每天的基本功。长期这样,王永杰经常能感觉到膝盖发酸,人也变得黝黑,变得消瘦。有付出就有回报,格以得村目前已经退出贫困村,65户贫困户252人已经全部脱贫。2020年所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人均纯收入均在4200元以上,大多数贫困户收入在5000元以上,无一人返贫。2018年米市镇帮扶工作队被评为喜德县优秀帮扶工作队,米市镇2019年度考核名列喜德24个乡镇第一名。
竭尽自己所能--用绣花功夫精准施策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思想脱贫至关重要,要想改变长期居住山上老百姓的陈年陋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于是他想到了从娃娃抓起,发现有辍学苗头的,及时联系家长做工作,2018—2020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无一人辍学。 除了日常的入户走访外,王永杰还要兼顾禁毒防艾工作,凉山州处于四川省西南部,毗邻云南,是“金三角”毒源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注定该区域是我国艾滋的高发区。作为一名检察院干警,一名法律人,王永杰在工作中用自己专业知识去普法教育,通过多举措加强禁毒力度,2018-2020无新增吸毒人员,艾滋病感染率控制在百分之一以内。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土壤贫瘠,在村内从事农业生产增加收入有限,尤其是家里人口众多的情况下,王永杰配合村干部积极宣传鼓励本村村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力前往佛山务工,每年组织5人前往佛山务工,现贫困户务工人员已达40余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产业发展犹如“造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王永杰工作中主动了解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与村干部一起努力,建立了一个绵羊专业养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出资金,发展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代为养殖绵羊,绵羊出售以后与农户分成的形式运作。每年村集体经济剩余的利润向全村老百姓进行分红,从根本上让群众脱贫。同时,他还走村串户宣讲,鼓励村民发展经济效益较高又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业项目,目前为止,发展花椒种植500亩,漆树种植1000亩。
唯有久经磨砺才能勇往直前,现在的王永杰,虽然不再青涩,但他依然是初心不改的那个少年。